深圳援疆:以“深圳所能”服务“喀什所需”

7月10日,喀什广播电视台播出了《深圳援疆:以“深圳所能”服务“喀什所需”》特别策划报道,介绍了深圳加大援疆力度的做法成效和下一步工作。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2010年以来,深圳充分发挥在经济、贸易、技术、创新、人才、开放等方面的优势,以“深圳所能”服务“喀什所需”,深圳先后派出援疆干部人才1629人次,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26.56亿元,实施各类援疆项目894个,带动各类企业投资310多亿元,使受援地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变,让昆仑山下的“丝路明珠”绽放璀璨华光。



深圳援疆注重找准受援地产业定位,创新产业援疆模式,支持受援地增强“造血”功能,不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盛夏时节,走进“红色稻乡”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放眼望去,上万亩稻田,满是翠绿。看着5月底种下的一盘盘秧苗,如今长势喜人,村民麦麦提艾力·托合提艾麦提不禁喜上眉梢,期盼着收获季节到来。



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村民麦麦提艾力·托合提艾麦提说:“我把10亩地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都有7500多块钱的流转费。我在公司上班负责海水稻的田间管理,每个月都有4000多块钱的稳定收入,生活很不错。”



近年来,在深圳援疆大力帮扶下,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海水稻,不仅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的盐碱地里落户安家、生根发芽,还实现了大面积推广种植。2021年试种的14个耐盐碱的海水稻新品种,筛选出了4个适合喀什地区推广的优良品种,平均亩产达到450公斤。



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儒说,未来三年,我们中农海稻公司在深圳援疆的政策指引下,重点打造“5+2”的科技创新平台。在产品上,根据新疆及西北地区,乃至中亚五国的市场需求,打造“三驾马车+N”的粮油作物新品种实验平台,把帕乡的乡村振兴项目,塑造成我国西部的高品质耐盐碱粮油作物的源点。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生命的禁区”。深圳按现代医院理念援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并帮扶其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守护居民生命健康,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深圳医院”。让老百姓在实实在在的支援中得到实惠,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院的医疗条件,还有卫生环境各方面都特别好。援疆的医生水平高,所以我们看病放心。”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居民比比努尔说。



“现在可以治疗各种各样的疑难病例,心梗、脑梗可以在我们本院做溶栓治疗,减少了老百姓的转院率。”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帕丽达·莫尼说。



为帮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圳双管齐下,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提升,推动当地医疗条件空前改善,医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第十一批深圳援疆医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内一科业务主任卢永康说:“我们到了这里以后,主要负责日常的查房,一些疑难病的诊断方面,还有一些危重病人的救治方面的工作,接下来可能我们再举行一些临床技能实操方面的一些培训,争取把我们身上的本领,尽量地传给当地的医生,希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山海万里,深喀情深。深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推动深圳援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喀什贡献深圳智慧和深圳力量。


来源:喀什广播电视台 喀什市融媒体中心 塔什库尔干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珊珊


扫描关注喀什深圳商会官方微信


顶部联系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可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