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民间娱乐——麦西莱甫

   维吾尔人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别具风格,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

  “麦西莱甫”一词在维吾尔语中是“集会”、“聚会”的意思,一般泛指一种娱乐性的民间歌舞集会。麦西莱甫在喀什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一种深受维吾尔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
麦西莱甫大多在秋天的黄昏后举行。也许是秋华果实,人们格外兴奋的缘故,他们选择这样的时日就视为最理想的了。晚霞吐彩,金风送爽。劳动了一天的人们,洗去沙尘和汗渍,穿上五额六色的民族盛装,汇聚在草地上,围困席地而坐。悠扬婉转的卡龙琴奏起了散板,几个男人跪立在旁,双手擎着达甫鼓,边敲边晃,一位男于引亢高歌。接着,大小达甫鼓一起敲响,由民间乐器组成的小乐队奏陶了舒缓优美的“且克特曼”乐曲…。歌舞开始了,在主持人的示意下,人们纷纷离坐,轻拂馒旋起来。手鼓的节奏渐渐加快,舞蹈也由平稳转为激烈,忽尔旋转,忽尔滑冲,忽尔微颠,动作十分形象,总和劳动、狩猎、跋涉分不开。麦西莱甫分为四组舞蹈.先是散板,称为孜力巴亚弯,动作舒缓,节奏沉稳;第二组叫赛乃木,双人对转;第三组赛乃卡斯,第四组斯热力玛,由对舞改为竞技性旅转。
该舞表现了一次狩猎过程:先是领头人召唤乡邻们去狩猎,穿密林跨戈壁,迂徊,追赶,围歼,搏斗,胜利,狂欢,每一个艰难的历程,都用不同的舞蹈语汇体现。当猎物校人们获取时,歌舞达到高潮。男女舞者伴随激越昂扬的曲调在原地旋转,气力不支者纷纷退场,越跳到最后者越受人们尊敬。最后,场上只剩下一个人在跳,他左旋右转,迅疾如风,自然是舞场上的佼佼者,群情激昂,报以热烈的掌声,伸出大拇指夸他为“穷吾斯达”(大师傅)。
麦西莱甫的重奏乐器叫卡龙,是在一个形体共鸣箱上,绷若干钢丝弦而成,其原理和汉族的古筝类似,弹拨按捺演奏.它音色优美,轻细悠扬,委婉动听,常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它和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不同,独具韵律,曲调富于变幻,可烈,可柔,可庄,可谐,可独立成乐章演奏。其歌词内容丰富,堪称一座五彩斑澜的民歌金库.它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它常用比兴手法。例如有一首情歌唱道:
画眉鸟不会乎自无故地叫,相爱的男女才会坐在一块儿聊,不知内情的人觉得纳闷,过来人才懂得其中的奥妙…
为了使麦西莱甫有张有弛,丰富多彩,晚会过程中常常穿插一些小游戏,如敬茶舞、鞭带舞、对诗、判官司等。

  判官司 这种游戏在旧社会比较流行,因其粗野、庸俗,解放后,政府不予提倡,于是渐渐地在麦西莱甫晚会上消失了。
麦西莱甫有许多种类:如同行业麦西莱甫、野麻麦西莱甫、节日麦西莱甫、轮流麦西莱甫、邀请麦西莱甫等等,真可谓浑成一个洋洋大观的“麦西莱甫百乐园”。


扫描关注喀什深圳商会官方微信


顶部联系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可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