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人的起居和服饰

  居住特点 维吾尔人的居室,在材料运用、技术处理和建筑形式方面,都具有特色。由于喀什气候干燥,温和,降水量少,维吾尔人的房屋一般均系土木结构的方形平房。民间住房均为平顶。房顶留有天窗或设“屋顶花园”。屋顶也可堆放杂物或晒制干果,夏季傍晚亦可纳凉,晚间也有在屋顶睡觉的。这些年,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居住条件亦在改变,不少人家修筑了砖混结构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小楼房。

  维吾尔族住屋的大门忌朝西开。但也有例外。
在房沿、廊柱、室内天棚上绘制、雕刻图案花纹,常见的有彩绘、石膏花、木雕、镂刻、贴花等。卧室多在北面。室内筑有一尺多高的实心土炕,面积很大,供人坐卧、睡觉,四周墙壁有壁龛,形似窗台,放置被、褥、衣物等。讲究的四周饰以花纹。
室内摆设一般有挂毯(悬挂在墙壁)、地毯、花毡、包钢花木箱、彩绘衣柜、铜制沐浴器具。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家还摆设了现代化的高档家具和用品,如两用沙发、转角沙发、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收录机、洗衣机等,传统的“室内文化”渐渐地发生着变化,有了新时代的印记。
室内少不了摆有妇女精心绣、编制的装饰物,如窗帘、床罩、罩单等。上面均以美丽的几何图案、花卉图型、瓜果植物造型加以变形,做工精细,造型别致,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给人以明快、和谐的感觉。妇女们很会收拾自己的居室,不少房间简直如一座艺术宫殿,令客人们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院内多种植果树,花卉。维吾尔人特别喜爱种花、养花,其历史已有1000多年。只要有院落,不论何等狭小,种花是少不了的。廊沿下,房间内,均摆有几盆、几十盆各类花卉。如玫瑰花、月季花、鸡冠花、仙人掌、夹竹桃、天竺葵、石榴花、海棠花、绣球等。即使内地的名贵花种如牧丹、菊花、大理花、水仙花、君子兰等也多有种植的。每个院落几乎都种有葡萄、无花果树。春夏秋三季,庭院里花红叶绿,香气沁人,树荫下,果实累累,令人赏心悦目。即使严冬三九,房间里的盆花仍然迎寒竞放。

家庭及起居
(一)家庭组织。
(1)亲属称谓维吾尔族的家庭组织,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的小家庭制,一般家庭都是直系亲属同居。
亲属范围比较狭窄,亲属称谓一般仅限三代,且只用于直系亲属。如父亲称“达当”,祖父称“穷达当”,母亲称“阿娜”。
亲属间的伦理等级并不十分严格,除直系亲属的三辈以外,其他长幼辈常不按辈次而以年龄大小来称呼。对比自己年龄长男性,一般称“阿抗”(有大爷、叔叔、哥哥等含义),比自己年幼的称“扶康”(弟弟)对比自己年长的女性一般称“阿恰”(有姨、婶、姑、姐姐等含义),比自己年幼的称“森能尔”(妹妹)。
(2)姓名讲究。维吾尔人的名字一般由本名后面加上父名组成,平时也可单称。如阿不来提·阿克木,前是本名,后是父名。维吾尔人取名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而多采用阿拉伯语词和波斯语词。以教历、天体物质、四季、花卉和某些动物命名的情况常见。随着社会制度的演变和时代的前进,维吾尔人取名时,也采用了部分现代词语,如阿扎提(解放)、艾尔肯(自由)、拜合提力克(幸福)等。
(二)起居。
(1)卫生习惯维吾尔族讲究清洁,男女老少,常常沐浴。沐浴有大净小净之分。所谓大净,即从头到脚,洗涤全身;小净主要是洗手、嗽口、呛鼻、洗脸、洗肘、净下、洗脚,每项均进行三次。不论大小净,必须是流动着的洁净之水,诸如河水、自来水、泉水等。或使用土陶罐或阿不都瓦壶冲洗。屋内常洒扫,做到无灰尘;无积垢,摆设整齐,窗明几净。饮食很讲卫生,做饭前或便后必须反复洗手。喝茶时必须将茶碗冲洗干净,方才倒茶。
(2)闲余爱好。工余歇息或饭后茶余,三五人聚集一起,除了唱歌、跳舞、弹琴外,也喜爱听一些民间传说,世界奇闻、传统神话、寓言、童话和故事等。讲述人语言幽默风趣,表情滑稽,有时说唱兼行,妙趣横生,常逗得人们捧腹大笑。
维吾尔人爱赶巴扎(集市),维吾尔人的生活和巴扎分不开。劳动者或去变卖自己的手工产品,或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什物,加之喀什地处古丝道要冲,早已成为全疆首屈一指的商贸集散地,故而喀什巴扎比别处更加红火。每逢巴扎天,人流如潮,商品如山。即使不去买卖,在巴扎上闲溜一圈,也是件赏心乐事。可以说,维吾尔生活的乐趣莫过于“逛巴扎”。维吾尔男子有逛夜市的习惯,入夜时节,不少男子踯躅于街市,或美餐一顿,或听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引亢高歌一曲民歌“塔什瓦衣”,直到尽兴方归。

服饰装扮
(一)男性服饰。男子喜欢穿较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大衣(维语称恰袢),腰系宽长带,带中可放馕及其它物品;内衣较短,多不开襟。上述服装,多在农村流行,在城市已很少见。中青年男子喜欢穿花格衬衫,给人以充满活力之感。男子白衬衣喜欢长领边、前襟和开口处缀花边,穿着十分潇洒。男子喜欢穿硬底皮鞋或中皮长统靴。行走时,气度轩昂,挺拔有力。冬日,中老年人喜欢穿套鞋,即在皮鞋外再穿一双软质胶套鞋。
男人戴帽十分讲究。外出必须戴帽。大多喜欢戴黑色或浅蓝色花帽,也有喜欢戴“多帕”的四楞小花帽,绣有“巴旦木”图案的花帽。干部和知识分子最喜欢做工精细、造型典雅的曲曼花帽。冬季,男人们喜欢戴精致的库车皮帽,而老翁们则钟情于水獭皮帽。城市青年对帽子的选择发生了变化,不少人喜欢戴呢制或尼龙制礼帽,也有少数青年,年四季不戴帽子,将头发烫卷成现代式样,看起来,十分时髦和神气。
男子们喜欢在臀部挂一把喀什小刀(刀鞘十分精制),这不仅仅是平时切割肉食、瓜果十分方便,并且作为行头,为维吾尔男子的豪爽,增色不少。这几年,现代生活的冲击波对维吾尔人的穿戴打扮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少青年男于脱下传统的民族服装,穿起了新潮服装,诸如西服套装、喇叭裤、牛仔服、登山服、宇宙服、羽绒服、风雨衣,佩戴戒指、项琏,戴新式太阳镜,给人一种新颖感。
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民服装由原来的传统袷袢转向“体面型”。现在,一般的农民家庭,每人都有一两套像样的服装,在节假日和喜庆时穿。中老年人的服装很有特色,他们喜欢戴质地轻巧的“苏皮式”皮帽,身穿纤维制成的长袷拌,系腰带,着黑条绒长裤;脚穿“买色鞋”。如今,穿土布袷袢和黑平布宽裆裤,戴老羊皮帽和“瓜皮”小帽的时代己成为历史。中青年农民现在一般穿纤维类料子做成的军便服和“斯大林装”,色彩上多选用土黄、银灰和咖啡色。而耐磨、防土、防寒的解放胶鞋和价格低廉的塑料凉鞋,已很少有人问津。现在再也看不到农民赤脚进城了,大多分农民都穿上了美观大方的各式皮鞋、皮靴了。
男人们在参加丧葬活动时,一律穿深色长大衣,腰间系白布,以示沉重、肃穆。
(二)女性服饰:女人服饰无论从色彩、样式到穿着,都远比男人们讲究复杂得多。
(1)裙服是妇女必穿的传统服装。在喀什,不论春夏秋冬,妇女们普遍穿连衣裙或半截裙。外罩西服上装或丝绒背心。腿上穿肉色或棕色的长统袜。冬日,穿绿色的毛线裤。妇女衣著,不论老幼,颜色上追求艳丽,明快。即使六、七十岁的老大娘也和年轻妇女一样,穿色泽艳丽的裙服,这和汉族妇女形成鲜明对比。裙服式样和穿着也在发生变化。原先,妇女们穿裙服时,同时穿长裤。现在这种习惯在农村仍然保持着,而城市大部分妇女已不再这样穿了。但她们穿裙子绝不赤小腿,必须穿长统袜。
维吾尔族妇女的裙服,多数质地很薄,大多配以衬裙。她们很会用衬裙变换外裙的色彩:粉红色纱裙透出鲜红,淡黄色纱裙透出红、黄,翡翠绿或孔雀蓝,浓淡深浅,艳丽和谐,互相映衬,为衣裙乎添了几分朦胧美。
维吾尔族妇女在穿衣上十分讲究用料和色泽。她们很喜欢轻盈洒脱的乔其绒、乔其纱、柔姿纱、金丝绒、印花绒以色泽的稳重沉静,飘摆的自如,为广大妇女们所青睐。
新婚妇女少不了要穿用艾得莱斯绸做成的连衣裙。艾得莱斯系维吾尔人用传统手工织成的丝绸,花纹图案酷似交错重叠的彩云,十分华美和艳丽。用它做成的裙子,飘逸俊美,豪华灼人,姑娘少妇穿在身,恍如流动的花团锦簇。
改革开放以来,古城妇女的穿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注意吸收外地的、异族的。夏天,姑娘们既穿艾得莱斯花绸裙,也穿百褶裙、西服裙、喇叭裙、简裙,既穿本民族十字挑花的绣花衬衣,也穿卡腰的、拉链的、带公主线的、夹克式的各式上衣。农村女装变化更大,妇女们讲究贵(质地贵重)、好(舒适大方)、艳(色彩绚丽)等方面,已接近于城市服装,但不论城乡妇女,一般不穿短袖衫(裙)和无袖衫(裙)出门。
当参加婚礼、节日等喜庆活动时,维吾尔妇女穿着都比较鲜艳,而参加“散乃子尔”(葬守中的一种布施活动)等丧葬礼仪时,她们一般都穿灰、黑、土灰等暗色大衣,戴白头巾。
(2)维吾尔妇女极重头饰。维吾尔妇女讲究戴头巾,每个妇女差不多都有几方、十几方各式头巾。一年四季都是少不了戴巾披纱。头巾的戴法也有一番讲究。春夏秋季,头巾以质软色艳为佳。冬季,不少妇女则要披灰色或米色的羊毛大头巾,这既保暖又雍容华贵。
中老年妇女喜欢在花帽之外披一方棕色网眼头巾,垂及腰间。还有的妇女喜欢戴流行的进口“卡木丽特”头巾和价格昂贵的“哥其本”带穗三角头巾。
解放前和解放初,因宗教的约束,妇女普遍蒙面纱,否则,会受到宗教舆论的谴责。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断发展,妇女普遍参加了社会活动。除极少数农村和无工作妇女外,大多数妇女已告别了面纱,大方地参与社会活动了。随着现代波的冲击,喀什妇女中的许多知识分子、城市青年,也开始不戴头巾,代之以烫发。
但多数女子仍喜欢戴绣花小帽,如石榴红花帽、小克孜(小姑娘)少不了的合克力克帽、色泽艳丽的改里木塔什干帽、金光灿灿的台梯拉帽、朴素大方的巴旦木帽、新娘和演员必戴的水獭帽。一顶花帽便是一付精美的图案,一帧西部民俗画,一针一线无不凝聚着维吾尔妇女对大漠的恋情和对新生活的希冀。可以这样说,维吾尔姑娘、少妇的美貌,少不了花帽的映衬。
维吾尔妇女极喜欢佩戴耳环、手镯、项琏、戒指,喜梳长辩;农村小姑娘喜欢留小辫,长一岁便增加一条小辫。妇女讲究画眉、染指。画眉大多用一种叫“乌斯玛”草的汁液,将眉描绘成黛色。不少姑娘喜欢将双眉描成一条长眉。据说,此举有一个隐喻:姑娘大了,要出嫁了,但舍不得离开父母,离不开生养自己的故土,永远记着父母的恩德,永远永远是故乡人!


扫描关注喀什深圳商会官方微信


顶部联系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可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