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手工艺品


喀什土陶:土陶是维吾尔族的一大绝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据说八百年前的那场洪水,沉积后留下的一种叫 “色格孜”的土,是烧制土陶的土料,土陶作坊便应运而生,最多时曾达四、五十家。高台民居中随处可见脸盆、洗手壶、水缸、水桶、油灯、烛台等各种土陶制品,甚至婴儿用的摇床都是土陶制品。喀什的制陶工艺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主要供人们生活之用。其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陶的制作过程:使用高崖的色格子土,混以适量的水,进行长时间揉制,根据土的质量揉制时间由两天到三天不等。并在揉制过程中不断挑出土中不适合制作土陶的杂质。再把揉好的泥放在转盘上,靠脚力转动转盘,靠匠人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个个陶器雏形。等一两天陶器干了之后再上釉,入窑烧制,彩釉来源于纯天然矿物质,对人体无任何伤害,入窑烧制也需要5—6个小时。

木器艺术:木质的按摩器(助于血液循环),木枕(治疗颈椎病),维吾尔族婴儿睡摇床时用的木质导尿管,木质的碗,杯子,乐器,玩具模型,乐器的小模型,这些小模型装饰都很精美,他们的取材都是桑树,苹果树,梨树,杏树等果树的木材。

乐器:人人都说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新疆的歌舞早已享誉全球,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我们维吾尔族的骄傲,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是千百年来流传散失在民间具有各地地域特色的乐章,套曲,有些也是以故事呈现的,总共有十二套。《十二木卡姆》在叶尔羌汗国时期,由叶尔羌汗国的大汗和他的爱妃阿曼尼莎汗整理,阿曼尼莎汗在整理完第十一套之后难产而死,最后一套是由宫廷乐师整理。流传至今,每一次的演奏,都会令人震撼。早在叶尔羌汗国时期维吾尔歌舞艺术就达到了一个高峰期,乐器制造业成了一门独立的手工行业。常见的乐器主要有十七种:热瓦普、度塔尔、纳格拉鼓、达普、扬琴、弹布尔、萨塔尔、苏呐依、胡西塔尔、艾捷克、刀郎热瓦普、卡龙、萨帕依、乃依等。这些乐器制造所需原料:桑、杏、梨、柏、核桃等木材,驴、羊、蛇皮、牛羊、骆驼骨以及牦牛、黄牛角和木角、土漆、清漆、金属配件等物。

维吾尔族传统乐器分四大类,有吹管组:如乃依、巴拉满、苏呐依等;拉弦组:如萨塔尔、艾捷克、胡西塔尔等;拨弦组:度塔尔、热瓦普、弹拨尔等;打击组,如达普、纳格拉、塔西、萨帕依等。
 


扫描关注喀什深圳商会官方微信


顶部联系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可收藏本网站